1、平面長度尺寸:即結構單元是否超長,當建筑物較長,而結構又不設縫時就成為超長建筑。超長建筑由于必須考慮混凝土的收縮應力和溫度應力,它相對于非超長建筑主要對待的僅是荷載產生的應力,其單位面積用鋼量顯然要多些。 2、平面長寬比:平面長寬比較大的建筑物,不論其是否超長,由于兩主軸方向的動力特性(也即整體剛度)相差甚遠,在水平力(風力或地震)作用下,兩向構件受力的不均勻性造成和扭轉效應的增加使得構件配筋量加大。 3、豎向高寬比:這主要針對高層建筑而言,高寬比大的建筑其結構整體穩定性肯定不如高寬比小的建筑,為了保證結構的整體穩定并控制結構的側向位移,勢必要設置較剛強的抗側力構件來提高結構的側向剛度,這類構件的增多自然使得用鋼量增多勻,使得其單位面積用鋼量相對于平面長寬比接近的建筑物要多。 4、立面形狀:這是指豎向體型的規則性和均勻性,即外挑或內收程度以及豎向剛度有否突變等。如側向剛度從下到上逐漸均勻變化,則其用鋼量就較少,否則將增多,較典型的有豎向剛度突變的設轉換層的高層建筑。 5、平面形狀:若平面較規則、凹凸少則用鋼量就少,反之則較多,每層面積相同或相近而外墻長度越大的建筑,其用鋼量也就越多,平面形狀是否規則不僅決定了用鋼量的多少,而且還可衡量結構抗震性能的優劣,從這點上分析得知用鋼量節約的結構其抗震性能未必就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