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以網架加工和網殼為代表的空間結構繼續大量發展,不僅用于民用建筑,而且用于工業廠房、候機樓、體育館、大劇院、博物館等。開發空間鋼結構的新材料、新結構、新技術、新節點、新工藝,實現大跨度與超大跨度空間鋼結構的抗風抗震工程建設。展望未來,應在重點、熱點、難點的科技領域開拓和發展各類新型、適用、美觀的空間鋼結構,并且無論在使用范圍、安裝施工工法等方面均體現出中國建筑鋼結構的特色。如杭州、成都、西安、長春、上海、北京、武漢、濟南、鄭州等地的飛機場航站樓、會展中心等建筑,都采用圓鋼管、矩形鋼管制作成空間桁架、拱架及斜拉網架結構,其新穎和富有現代特色的風格使它們成為所在中心城市的標志性建筑。 據中國鋼結構協會空間結構分會統計,我國網架和網殼的生產已趨于平穩狀態,每年建造1500座,約250萬平方米,用鋼量約7萬噸。懸索和膜結構目前處于發展階段,用量還不大,專家預計每年將以20%的速度增加。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蓬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根據實際需要將在我國研究、設計、制作和安裝150米~200米,甚至將大于200米的大跨度與超跨度的空間鋼結構。 揭開輕鋼結構新的篇章 輕鋼結構是相對于重鋼結構而言的,其類型有門式鋼架、拱形波紋鋼屋蓋結構等,鋼結構用鋼量(不含鋼筋用量)一般為每平方米30公斤。門式鋼架房屋跨度一般不超過40米,個別達到70多米,單跨或多跨均用,以單層為主,也可用于二層或三層建筑,拱形波紋鋼屋蓋結構跨度一般為8米,每平方米自重僅為20公斤,每年增長約100萬平方米,用鋼4萬噸。門式鋼架和拱形波紋鋼屋蓋都有相應的設計施工規程、專用軟件和通用圖集。
|